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事件 >旅遊 >

暑期雲南旅遊遊記3000字作文

暑期雲南旅遊遊記3000字作文

對於雲南最嚮往的地方是西雙版納,最近比較熱門的是麗江和香格里拉。更早的時候一講到雲南,能想到的是大理,除了電影《五朵金花》的原因外,就是金庸的《天龍八部》,其實大理的“風花雪月”是挺讓人回味的,光看字面就很有詩意。

暑期雲南旅遊遊記3000字作文

如果說對雲南有進一步的瞭解的話就是鮮花。閩南的花市,一開始是來自漳州百花村,後來逐漸有廣州花城的,這幾年大多是昆明空運來的,不愧是春城,花香四季,品種繁多。再發展下來纔有了:大霞美的花卉基地和清源山的花博園。

同樣還是選擇暑假出行,很多人一般是懼怕夏天驕豔的太陽和悶熱的氣候。我卻例外,也許是我出生在夏天的緣故,我喜歡夏天的這種熱火朝天。不管是在新疆五十多度的高昌故城,還是更高的火焰山,我依然談笑風生,雖然也是汗流浹背。成爲她們的偶像,因爲她們全呆在有空調的車上不敢下來太久。不過這次去的是春城,有的地方還是高原地帶,衣服是要多備的。


  

7月17日星期天晴昆明、石林

(一)

昨晚的火車,由於是週末又逢暑假,出門的人自然多,補不上臥鋪熬夜確實不好受。俗話說: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躺着又不如站着。其實出門旅行就是花錢買罪受,很多人就是這麼對我說的。慵懶慣了我,已很久沒有這種經歷了。坐在硬梆梆的坐位上,聽着列車碾過鐵軌發出那單調的聲響,和車廂內繁雜的喧鬧,以及混合着各種氣味的空氣,我有着莫名的熟悉和激動。手上孤寂地翻閱着出行參考,翻到了雲南十八怪,挺有民族風情的習俗現象,抄錄如下:

第一怪:雞蛋用草串着賣第二怪:米飯餅子燒餌塊第三怪:三隻蚊子炒盤菜

第四怪:石頭長到雲天外第五怪:摘下草帽當鍋蓋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第七怪:種田能手多老太第八怪:竹筒能做水菸袋第九怪:袖珍小馬有能耐

第十怪:螞蚱能做下酒菜第十一怪:常年都出好瓜菜第十二怪:好煙見抽不見賣

第十三怪:茅草暢銷海內外第十四怪:火車沒有汽車快第十五怪:娃娃出門男人帶

第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賽第十七怪:過橋米線人人愛第十八怪:鮮花四季開不敗

早上7:00列車準時到達昆明站,寄好行李,買好今晚L506次往大理的臥鋪票,就搭上去路南的巴士。一夜睏乏的人,踏上春城的大地就感到神清氣爽,汽車穿行在高速的公路上,我的心已經和阿黑哥一樣,飛往阿詩瑪的家門口。

這是一條旅遊專線的公交車,大部分乘客是來旅遊。車上配置的導遊是位姑娘,她一上來就耍了大家一把,介紹自己是水又族的木易,其實是漢族的楊家女。活潑可愛的她一下子和車裏幾位從南京跟母親出來度暑假的孩子混熟了。在她的鼓搗下,全車人都有了一個代號,我們三位男士被冠以:阿黑哥、阿白哥、阿花哥,是經全車的阿詩瑪投票評出。阿黑代表着:勤勞憨厚、老實本份;阿花代表的是:好逸惡勞、花心無情;阿白象徵着:飄逸瀟灑、資產雄厚。其實這是人們對生活現象的一種一廂情願的演繹,也是!老實憨厚如今已被等同於落後,現在的阿詩瑪喜歡的是既有情調又有面包的阿白,而阿黑已經是一個很遙遠的形象,對現在的孩子而言,更是超出了她們的想象,她們會說,既然還有更好的選擇,爲什麼要選阿黑呢?也對!最後我有幸成了別人並不看好的“阿黑哥”,而且這個稱呼,一直被叫到了大理,甚至麗江,旅行的路上只要遇到她們,大家都會親切地喊我一聲:阿黑哥!我會回一聲響亮的“哎!阿詩瑪”

談笑間我們到了石林景區。

路南石林位於昆明以東89公里的路南彝族自治縣,“路南”是彝族支系撒尼族的方言,意思是“長滿黑色石頭的地方”,現更名爲:石林縣,多少沾了撒尼族少女阿詩瑪的光,一段阿黑哥和阿詩瑪的傳奇故事,讓這片黑沉沉的石林,有了一股神奇的靈氣。

據科學考證,石林的形成大約在二百萬年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距今約二億七千萬年前的晚古生代,這裏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漫長的地殼運動,海底才上升爲陸地。在大自然長期的風蝕侵,這千百座的石峯、石柱、石筍,就應運而生,一眼望去猶如莽莽森林,所以得名:石林。

而觀賞石林是不能光憑視覺去感受的,需要自己充分調動豐富的想象力去體會,才能看出門道、品出味道,纔不會得出就是一堆石頭的感嘆,這就是所謂的“三分天成,七分想象”是也。

進入景區的大門,一柱石峯上刻着:石林二字,這是當年雲南省主席龍雲所書。解放後換上了康生蒼勁有力的隸書,文革後又換回了龍雲的,康生的不知被扔在了哪裏?只有從當年的門票或石林牌香菸殼上去欣賞了。這也是一種中國式的悲哀,其實不管什麼時候,藝術都是無辜的,這種隨意的更迭,實際上是對文物的直接破壞和踐踏,不知何時我們才能不重蹈復輒?

面前的石林不知已矗立了多少年頭?參觀的人來來往往,也不知有多少?看懂的又是多少?又帶回了什麼?隨着人羣,我漫步在這自然界鬼斧神工的傑作之中,一幕幕千姿百態,幽靜淡雅的風景,無不在訴說着二億七千萬年以來的故事,可惜這種已經失傳了太久的語言,幾乎無人能懂。只好不顧(或者說不懂)它們的抗議,定了一個莫名的名稱:喀斯特地貌。並由着導遊們千篇一律地從課堂學到的說法,搬到了它們的面前,蒼白地介紹着似是而非的故事。它們默默地承受着、嘲笑着,依舊挺立在天地之間,延續着地老天荒。

在小石林的水池畔,聳立的那座石峯,宛若揹着背蘿的端莊、秀麗、婀娜的撒尼族少女阿詩瑪,是大多來石林的人不可錯過的景點。當我和大家來到她身旁時,卻尋找不到她那迷人的面龐,只有亭亭玉立的風姿,待要轉身離開時,在光線照耀下的側面,晶瑩的淚珠盈眶欲滴。一下子我呆立了半天。

“阿黑哥!發什麼愣,在想阿詩瑪呀!”

“我發現了一滴眼淚。”

“傻哥哥,那是雨滴耶!”


(二)

回到昆明,已過中午,直到現在纔有點餓的感覺。在街上的餐館,點了一碗過橋米線充飢。來雲南前就已經對這種包含夫妻深情的米線,耳熟能詳,而且在閩南的美食街也吃過,能在這裏吃上正宗的過橋米線,感覺就是不一樣,油而不膩,香甜可口,再加上肚子餓,吃起來格外的香。

以前唸書的時候,就知道昆明有座大觀樓,下午時間決定泡在這座距今有300多年的公園裏,近距離地瞭解昆明。

大觀樓公園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由世襲鎮守雲南的沐氏操練水師,建造苑圃開始。大觀樓則由巡撫王繼文督建於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因登樓而能觀對面的五百里滇池,而且視野開闊,故名。只要對此樓感興趣的人,大多是爲了乾隆年間詩人孫髯的那180字長聯。

走進大門,滿園綠意盎然,碧水漣漪。荷池中的花兒,開得特別的燦爛,魚兒嬉戲翻躍。穿過一座亭門,綠樹簇擁着一座方形三層樓閃現在眼前,這就是著名的大觀樓。樓前的長聯由書法家陸樹堂用行書刊刻,1857年和大觀樓一起毀於戰火,1888年再由白族詩人趙藩楷書而成。望着這副一氣呵成的長聯,我用學過的知識,朗讀了出來: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此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廉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多美的文章啊!即使眼前的滇池不復存在了,讀一讀這幅對聯足矣。上了樓頂,整個滇池盡收眼底,習習涼風迎面襲過,頓時心清氣爽,連日來的鞍馬勞累一掃而光,真是一處消暑納涼的好地方呀!


7月18日星期一晴大理

L506次是一趟臨時列車,昨晚23:47出發前,候車大廳滾動的公示熒屏播放着通知:從7月18日起,L506次到達大理的時間由原來的7:30改爲10:08。你說運氣好不好?雖說遲到了二個半鐘頭,同樣可以多休息休息嘛,已經是第二個晚上在車上過夜了。

早上起牀後才發現,我的上鋪和下鋪是兩位姑娘,看樣子也是來大理旅遊的。16號隔壁住的是一家子,一打聽也是“同行”,小夥子叫楠,高二學生,隨父母出來旅遊,我就和他們湊成一起。楠的老爸(我稱之爲老孫頭),桂林傣族人,他老伴是位老師,姓陳。老孫頭告訴我,他的老家在雲南保山。他們一家這次的旅行計劃除了瀘沽湖和西雙版納外,基本和我是一樣的。有伴的旅程是充實的,我從不擔心自己一人出門,路途上總有志同道合的人。

有伴的旅途也是歡快的,不知不覺中到了大理的下關站。走出車門,一股淒厲涼爽的風迎面撲來,猛然間才發覺與傳說中的“風花雪月”不期而遇了,據說是受蒼山地理位置影響,下關成了唯一的風口,常年長驅直入的風,形成了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中的――“下關風”這一自然奇觀。就是不知長期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是否會受到影響?

大理是白族自治州的首府,約在四千多年前,白、彝各族的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詔國、宋代的大理國都在這裏建都,前後延續了五百多年,被稱之爲“文獻名邦”。如今的下關已是現代的街區,見識了“下關風”後,我們選在大理古城的上關落腳,準備晚上逛街。

在上關的客棧訂好了房間,我們收拾下行李,輕鬆去遊覽洱海。第一站選擇洱海,是因爲遊船的時間性,一般要花四小時。我們四人趕上第二班的船,開始了“風花雪月”四景中的――“洱海月”,當然這是白天,“洱海月”是欣賞不到的。

洱海實際上是一個淡水湖,在我國的淡水湖中,名列前七位。洱海古稱葉榆澤,又名西洱河、昆彌川等。因其湖形似人耳,氣勢如大海,而得名,面積240平方公里,海拔1972米。

在夏天的遊船上,即便是在雲南,依然是很曬人的,何況現在是中午時分。爲了不錯過“風花雪月”四景中的――“蒼山雪”,我和楠一直在甲板上,望着對面那莽莽的蒼山,而忘記了腳下的洱海。蒼山又名點蒼山,地處雲嶺山脈南端,因山色蒼翠而得名。它北起上關,南達下關,東至洱海之濱,西臨黑江水畔。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2公里,共有19座山峯、18條小溪環繞其間。雖然現在已是夏季,山頂的白雪仍然閃放着晶瑩的光芒,庇廕着山腳下的人們。因爲有了蒼山,纔有這裏涼爽的空氣。因爲有了洱海,纔有這熙熙攘攘的人羣。

船上的廣播在公佈通知,進艙觀看白族舞蹈表演和品嚐具有民族風味的“三道茶”的船票號碼。輪到我們時,意外地邂逅了火車上的那兩位姑娘,她們也認出了我們,互相作了介紹,她們是來自無錫的APPEL和小樑。

小舞臺上的白族金花們,表演着傳統的民族舞蹈,我們大都在電影電視上耳熟能詳了,小楠、小樑正在品點哪位金花最靚。我則沉迷在“三道茶”的回味之中,“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民衆待客的一種習俗。第一道是“苦茶”:苦澀難嚥,拒人千里、第二道是“甜茶”:甘甜爽口,甜而不膩、第三道是“回味茶”:清淡濃香,入口爽潤,寓意:先苦後甜,回味無窮。至於是怎麼做成的,我從來不願去考究,只要感受就行。知道的要是太多了,味道好象就淡化了。比如南詔風情島,這一洱海遊的重頭戲,已從一些網上資料得知,全是現代建築,只能是到此一遊而已,不看也罷。真正縈繞心間的是,代表着大理歷史文化的崇聖三塔。

靠岸後,APPEL、小樑和我們一起,來到了蒼山應樂峯腳下的崇聖寺,寺廟已毀,唯有三塔還是靜靜地矗立着,成了歷史的忠實記錄者。

主塔又名千尋塔,爲同檐式方形空心塔,底寬9.9米,高69.3米,16級的塔頂覆蓋着銅鉢,是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東砌壁下有“永鎮山川”四字,相傳建於南詔保和時期。位於主塔後面的南北二塔,相距97.5米,均爲高42.19米的八斛形檐式10級空心磚塔,距主塔70米,成三足鼎立之勢。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APPEL說,她曾在網上看到過,可以拍攝三塔倒影的湖。在大家找湖的時候,我發現了景區的郵政所,趕忙去把明信片寄了出去,同時蓋了幾個紀念郵戳回來。隨着小樑和楠的叫喊聲,肯定找到了。

這個不大的湖面,浮出着崇聖寺三塔的影子。此處取景,拍出來的可是六塔耶!高興死大家啦。我們的喧鬧吸引了一大堆的遊客,在拍照中引發了衝突,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在佛門聖地發生了這種不愉快,多少也是我們的罪過。

在蒼山的另一座山峯――雲弄峯下,有一處著名的景點蝴蝶泉。蝴蝶泉位於大理古城35公里處的雲弄峯下,一棵古老的雙香樹懷抱着的那一泓清洌的泉水,泉水有50平方米,據說白族有對戀人在此殉情,後來羽化蝴蝶,故名:蝴蝶泉,每年的“三月節”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蝴蝶,成雙結對地彙集在這泉邊漫舞。因此這裏也成爲白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地方,電影《五朵金花》的阿鵬最終就是在這裏找到金花的。泉邊的這三個大字是出自郭沫若的手筆,題於1961年。

當我們來到這裏,眼前一隻蝴蝶也沒有,經大家在花叢中努力地尋找,才發現一隻孤單的花蝴蝶,也難怪,蝴蝶的活躍期是4、5月份,現在已是盛夏時節了,而花叢中盛開了許多喇叭形狀的花,聽旁邊的導遊介紹,這是一種有麻醉功效的毒花――曼陀羅。

蝴蝶泉邊的一片草坪上,有好多白族的老大媽,在做着頭飾、腰帶、鞋底等一類的民族工藝品,年輕的金花們則在招徠着遊客。一處出租民族服飾的攤拉吸引了我們,我和APPEL在攤主的裝扮下,變成了阿鵬和金花,正在拍照時,身後傳來聲聲“阿黑哥”的叫喚,原來是石林時的“阿詩瑪”們,她們也立馬搖身一變,成了朵朵璀璨的小金花,爭着和阿鵬哥合影,倒是忘了指責“阿黑哥”也會“見異思遷”。而楠則和小樑玩得投機,兩位高中生自有他們的樂趣。一時卻把老孫頭老倆口給丟了,楠說,不管他們,等會兒電話聯繫。

回到大理古城,已是燈火闌柵。夜晚的大理,顯得格外的熱鬧,這座始建於明代的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從南到北有五條街,從東到西有八條巷。這些古樸的街巷裏,青瓦坡頂的白族民居錯落有致,遵循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風格。我們走進擁擠的街道,轉過窄窄的巷子,來到了一處小巧幽靜的庭院,潺潺的流水穿戶而過,院子裏養滿了各種各樣的花兒,這就是我們今晚入住的地方。客棧的老大爺告訴我們,所謂的“風花雪月”四景之一的“上關花”,指的就是這裏家家戶戶都喜歡養花,其實也就是老百姓共同的一種愛好和習俗而已。現在我才明白:風還是風,雪依然是雪、月永遠是月,花還會照樣地延續,原來“風花雪月”的魅力之處就在於自然二字。

既然到了大理,肯定要品嚐一下,白族特色的菜餚。老孫頭說請大家吃:砂鍋豆腐和清蒸洱海魚,我點了一盤朋友介紹的:拷乳扇。APPEL和小樑點的是:酸鯽魚,江蘇人喜歡酸甜。在大理的天空,來自不同地方的我們,爲着大理相聚在大理,除了舉杯祝福,就是大快朵頤。結賬時你爭我搶,在我的建議下實行:AA制,確切地說是:均攤制,這更適合國情民意。

兩位老人需要放鬆休息,我們卻在街道拐角處的一間鋪子,租了自行車。騎車逛古城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迎着習習晚風,我們拐出了城門,郭老題匾的“大理”二字,蒼勁雄厚,在霓虹燈的襯托下,顯得生輝,沿着通往洱海的一條柏油路前行,我們是一羣完美主義者,希望能感受一下“洱海月”的風韻。兩旁翠綠的稻田和暮色下嫵媚的蒼山,使我們忘卻了一天的疲憊。可惜的是天空飄起了毛毛細雨,這也告訴我們一種哲理:某些刻意的追求往往是徒勞的。於是我們折回到洋人街。

這是一條小巧得太過狹窄的街道,兩旁林立着異國情調的咖啡館和酒吧。許多酒吧門口都有露天座位,柔和的燈光下,人們把酒言歡,互相講述着各自的遊歷,臉上洋溢輕鬆愉快之情。特別是老外異樣的休閒方式,常常讓人羨慕。這需要有心情、有時間、還要有金錢,我們總是想用最少的錢跑更多的地方,往往時間不夠,心情雜亂,即便到了心儀的地方也只能匆匆而過,成了一個慣性的陀羅停不下來。

在酒吧的席上,我們圍坐一起,叫了一瓶譯不出名來的酒,把每人的杯子都斟上一點,抿着甘甜濃烈的美酒,聽着外面淅淅瀝瀝的雨聲,安靜地整理着各自的思緒和感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shijian/lvyou/6xrl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