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人物 >偶像 >

[我的偶像]我的偶像——陸皓東3000字作文

[我的偶像]我的偶像——陸皓東3000字作文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偉大的背影,他(她)是誰?他(她)就是我們的偶像,我們有多少事情,多少體會,不是從他們身上學的?今天,我"死寄"童鞋就代表我們班說說我們的偶像吧!

[我的偶像]我的偶像——陸皓東3000字

他,爲革命而犧牲,爲中華崛起而奮鬥到底!他是誰?他是爲共和革命犧牲第一人——陸皓東!

在孫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其戰友可謂無數,但是有一位卻與衆不同。他既是孫中山的幼年玩伴,後來又爲革命付出了年輕生命,成爲爲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他就是陸皓東。

陸皓東的原籍是廣東香山縣翠亨村,與孫中山同村。年幼孫中山一歲的陸皓東在童年就經常與孫中山在一起嬉戲,年齡稍長,即共同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諸如放牛、砍柴等等以及私塾學習

陸皓東的父親陸曉帆早年長期在滬經商,依靠經營南北雜貨,從而積蓄下一些產業。陸皓東作爲獨子,性情豪爽,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陸皓東13歲父親病故,陪同母親、妹妹扶柩回鄉之後,孫中山及其戰友經常聚在陸皓東家中商談革命事宜。

1878年,孫中山隨母親從香港乘輪船,遠涉太平洋到檀香山投靠哥哥孫眉。這次遠行使孫中山“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1883年,孫中山從檀香山返回翠亨村後,看到村民們利用所謂仙丹,實爲香爐灰治病的現象,非常反感。年方16歲的陸皓東則對孫中山帶回來的西方文化科學書本和孫中山講述的民主思想異常羨慕。

同年秋天,孫中山和陸皓東到翠亨村村廟北極殿遊玩時,正好遇見村民在求神。爲破除陋習,二人遂誠懇勸人不要迷信,指出崇拜偶像毫無用途。爲證明此理,孫中山、陸皓東二人還跳上供桌,打斷北極神的手指,並將左廊“金花夫人”的臉皮刮破。並說:“它們自己還不能幫助自己,誰說它們能幫助我們?你們看,我們拉掉他的手指,它還照舊在笑,這樣的神能保佑我們的村嗎!”此舉震動了當地,遭到了鄉紳的責難,甚至連素有聲望的孫中山的父親達成公也受到了詰難。

兩人被迫離開了家鄉,孫中山出走香港,陸皓東則逃奔上海。

1885年,陸皓東進入上海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任職於蕪湖電報局。由於勤奮好學,工作認真,很快升任領班。

這在當時的中國,已經是令人羨慕的工作了。然而耳聞目睹於國土的淪喪,帝國主義的虎視眈眈,清政府的腐敗無能,1890年,陸皓東滿懷改革現狀之志,毅然辭職返回廣東。

陸皓東返回故鄉之後,即遵母命娶同縣莆山村黎元吉(歸僑)的長女黎竹青爲妻。繼續與孫中山保持密切的革命聯繫。

1892年,陸皓東與孫中山等人在翠亨村村口試驗炸藥的威力,至今閘門上“瑞接長庚”四個大字仍留有裂痕,這是孫中山、陸皓東等人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孫中山曾滿懷感激之情說道:“得到皓東這位知己,亦是終生無憾矣!”

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成立了興中會總部,陸皓東積極參與了總部的籌建事務。他還配合孫中山詳細制定了廣州起義計劃,準備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

革命黨人密謀在農曆九月九日(公曆10月26日)發動起義,因爲這一天是人們登山或祭祖的日子,從香港來的起義隊伍易於進入廣州城裏。在廣州由陸皓東、陳少白協助孫中山指揮調度起義隊伍;在香港則由楊衢雲、黃永商集結會黨,於起義之日集結於廣州城下,進攻戰略要點。其他隊伍遙相呼應。

接近起義之時,不料運送槍支彈藥出了差錯,海關搜出手槍600多支。孫中山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將起義無限期推遲。就在此時,清政府駐港偵探偵知此事,遂電告兩廣總督衙門。兩廣總督譚鍾麟立即調動1000多名防勇回城,大肆搜捕革命黨人,革命形勢變得十分複雜。

陸皓東隨即指揮革命黨人四處躲避,其本人也轉移至城外安全之地。由於會員花名冊還留在指揮機關內,如果泄密,後果將不堪設想。陸皓東決定隻身前往城內將其取回,而周圍人都勸其不要冒此風險。但是陸皓東認爲此事關係興中會的前途和同志的生命,如落入清政府之手,將給興中會帶來滅頂之災,於是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隻身前往。

由於會員朱淇變節,向清政府告密。10月27日,當陸皓東返回起義指揮機關時,清政府兵丁跟蹤而至,陸皓東雖終於將會員花名冊和起義文件燒燬,但不幸被捕。

孫中山獲悉陸皓東被捕的消息,萬分焦急。首先請求美國領事出面調解,進而要求陸皓東曾經供職過的電報公司出面,作證陸皓東只是這家公司的一名普通僱員,並不會認真鬧革命的。

然而,人們顯然低估了陸皓東的革命積極性。因爲當美國領事前往中國官府爲營救陸皓東而展開斡旋時,卻發現陸皓東早已承認起義之事了。

面對公堂之上的嚴刑拷打,陸皓東大義凌然地宣佈了自己的意願:“今事雖不成,我心甚慰。我可殺,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吾言盡矣,請速行刑。”這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黨人崇高的革命氣節。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在廣州英勇就義,年僅29歲。

孫中山在日本獲知陸皓東死難之事,萬分悲痛、放聲大哭。孫中山讚譽陸皓東爲“中國有史以來爲共和革命而犧牲之第一人”。並深切懷念道:“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是爲後死者之模範。每一今及,仰止無窮,二公(此處指陸皓東和史堅如)雖死,其精靈之縈繞吾懷者,無日或間也”。

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後,曾於1912年5月27日回到翠亨村,次日即與其兄孫眉及村中父老,前往陸皓東家中探望。孫中山抑制住心中悲傷,說道:“皓東成仁取義,留名千古,雖死猶生,後人景仰。”隨即取出3000大洋,以安慰烈士眷屬,其中1000元用作陸皓東的兒子少東結婚費用。

1927年,廣東省政府楊鮑安提出,每月發給陸皓東家屬贍養費200元大洋用作日常支出,一直持續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

家鄉人爲永久紀念這位革命先烈,於1937年在其故鄉犁頭山麓,修築了陸皓東陵墓,這是一座衣冠墳,裏面掩埋了陸皓東生前穿過的一套衣服。陵墓前豎有陸皓東塑像,莊嚴肅穆。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在遊覽孫中山故居時,曾賦有《謁翠亨村》三首。其中一首寫有:“當年首義同村者,大節堂堂天下聞。一代人豪爭想像,犁頭山下陸公墳。”此詩表達了對陸皓東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在今天的臺灣和反映民國曆史的影視片中,人們可以看到隨風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面旗幟最初的設計者,卻是犧牲在孫中山策劃的第一次反清起義中的陸皓東。

中國在封建社會原本沒有國旗,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因爲外交需要設計了一面“黃龍旗”。興中會成立時提出了“創立合衆政府”的革命目標,把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和實現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聯繫起來,這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

興中會會員在入會時,更採取以奉之神明、信誓旦旦的方式表示忠於實現民主共和這一信念。陸皓東正是懷着這種熱切希望的心情,在1895年3月16日舉行的興中會會議上,提議主張用青天白日旗(青白旗)取代清政府的黃龍旗,並得到了孫中山等人的同意。就這樣,陸皓東親手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登上了歷史舞臺。廣州起義醞釀時,就相約以陸皓東所創制的“青天白日旗”爲革命軍旗。可惜,陸皓東身死殉難,他是在用鮮血爲“青天白日旗”祭旗。

青天白日旗幟首度揭開革命行動序幕,孫中山常思懷念。1906年,同盟會舉行會議討論未來的國旗問題,孫中山主張沿用青白旗,“謂乃陸皓東所發明,興中會諸先烈及惠州革命將士先後爲此旗流血,不可不留作紀念”。

由於孫中山的倡議和主張,同盟會後來發動的起義中,青白旗被普遍作爲革命標誌。而且孫中山雖然共和之路跌宕起伏,但只要他所到之處,一定懸掛青白旗,那是對陸皓東等先烈們的永久紀念。一個人的犧牲成就了一面旗幟的歷史,陸皓東也爲後人所銘記。

他,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的模範;爲革命的先賢!我們人人都應該懷着依着純淨的心,去膜拜、敬佩他們,難道不是麼?我的偶像——陸皓東,願你在天堂看到你們革命烈士用生命挽救下的祖國——中國!

七年級:楊之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renwu/ouxiang/2zd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