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人物 >媽媽 >

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通用10篇)作文

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通用10篇)作文

篇一: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通用10篇)作文

李慶茹

身處異國他鄉的傅聰維繫與家鄉親人關係的紐帶便是那一封封家書信。

在書中傅老先生字裏行間都流露一個嚴父對遠在他鄉的兒子的牽掛與關心。書信內容大到國家尊嚴,小到生活瑣事。這一封封信中所包含的教育使得傅聰有了如今的成就,一顆愛國的心,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偉大的鋼琴家。

傅雷及其兒子在我們看來是近乎完美的,是令人羨慕的。我們也要盡力的去做好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件事,不負你我白活一遭,正如傅雷所講“人活着要有意義”。

篇二: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家書,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雖是寫在紙上的家常,但這些話語卻如山間潺潺的清泉,承載着一位父親細膩、真摯的令人動容的感情。

誠如書中所寫”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字裏行間之中顯而易見傅雷先生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壯成長,有所作爲,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對於孩子的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爲,怕別人做不好,但又怕孩子難以獨立。似乎每位父母的心中所想與傅雷先生都是如出一轍的。

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怕我們懵懂不知這世界的深淺,又希望我們永遠純真,沒有煩惱纏身。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近與遠中舍取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與我們相處。我們是風箏,父母希望我們只在他們目光所及之處飛翔,但又害怕那根緊握在他們手裏的線會令我們厭煩,禁錮我們翱翔的高度。

傅雷先生是一個好父親,他與孩子的相處把握好尺度,嚴師、慈父、益友,他在他的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且都做到了極致。但是我的父母也許不能做到像傅雷先生那樣完美。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教導孩子,他們很少讀書。但他們愛我,那些令我厭煩的管束嘮叨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地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如果你愛他們,請儘早向他們表達你的愛,不要羞怯,你們是生生相息的整體,你們是血濃於水的親人。告訴他們你愛他們,別讓他們等太久。

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篇三: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董慕瑤

在這短短的12年裏,寫了這麼上百封書信,這幾百封書信中,洋溢着父親和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寄託着濃濃的親情。

傅雷雖管教嚴格,但可以看出其中的父子情,那充滿了爸爸對孩子的愛。

和自己的孩子聊他的事業——音樂,和自己的孩子談感情,他對孩子的愛與關心表現在這一個個文字上。他不會不支持孩子的事業,不管孩子選擇什麼,他都會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給孩子增加任何方面的壓力,他儘量去融合孩子,聽兒子的音樂,並找出一些問題,可以看出這些真的是無微不至的愛與關心。

他們反倒不像是父子,更像是朋友,這難道不是對愛的最佳解釋嗎?他們把父子之間的愛詮釋的十分到位!

父子情,你在那頭,我在這頭,卻依舊可以用信來表達愛,信就是打開親情,友情的那把鑰匙,更是一做愛的橋樑……

篇四: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詹紫燕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及夫人,從1954年

到966年,寫給傅聰和傅敏的家書改編成的,《傅雷家書》是充滿父愛的教子篇。傅雷教子,兼有言傳與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數年之後的家信中,他卻向

傅聰流露出自己的心跡:“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爲鹹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我要怎樣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多麼動人的內心剖白。傅雷雖然家教嚴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時間流逝中調整,父子關係愈發和諧,他們在對藝術的切磋中成了知心朋友!傅雷的興奮溢於言表:“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

有什麼事情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我從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赤子之心”是《傅雷家書》貫穿的精神,同時也是傅雷做人的出發點與立足點,受到他產厲卻不失仁慈的父愛正如傅雷先生所說:“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

莫過於欣賞藝術。”細細品讀《傅雪家書》記將文學,藝術修養融入到生活當中去,會使我們受用一生。

篇五: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張麗珠

愛,如春日裏明媚的陽光;愛,如心靈上涓涓的細流;愛,如後那一抹亮麗的彩虹。傅雷夫婦對他們孩子的愛,造就了孩子們偉大的一生……

在飽含深情的愛的甘露的澆灌下,傅聰兄弟在強手如林的國外出類拔萃,脫穎而出。一封封家書,寄託的不僅僅是一聲問候,一句祝福,還飽含了父母在背後那份望子成龍的期待。一句句教導,無不蘊含着源發於內心深處的親情。

在書中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看出傅雷夫婦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諄諄教導。他們嚴格的家教成就了孩子。父母對於音樂的瞭解也許寥寥無幾,但是爲了最最親愛的孩子,他們願意從零開始,瞭解肖邦、貝多芬、莫扎特……閱歷此書,你會發現每一句話都包含着一種別樣的深情……

書信,寄託着千萬句關懷,千萬條思念。在這一百多封家書中,我們所領略的不僅是文化的經典,更是那句“諄諄人世語,悠悠父子情”的情意。

篇六: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蔡銘月

豐滿的人物形象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與其家人的書信集,主要是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這本書不僅承載着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深切情感,還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它是傅雷用信紙折成的小紙船,載着一支蠟燭駛向黑暗中的激流,用那點點光明爲傅聰照亮了前進的路,也成了後世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

在這本書中,傅雷的形象很能引發讀者的思考。他有時親切溫柔,有時又嚴肅高傲,兩者融爲一體,看似矛盾而又渾然天成,是一個具有多面性的形象。

首先,他對孩子生活上的關心是溫柔而親切的。他常囑咐孩子,“該好好休息幾天了”“你那裏氣候如何”,擔憂孩子的健康。不僅如此,他還關心孩子思想上的問題,即使寄送書信遠渡重洋十分困難,他也從未停止在信中指引、關懷孩子。當傅聰被代理人剝削演出所得時,他溫柔地安慰並鼓勵孩子,讓孩子吸取經驗,表示父母永遠都會幫助孩子。他用文字跨越物理距離,做孩子心靈的引路人。從他筆下每一句寄語中,我都能感受到這位父親對孩子最厚重的愛意與綿長的牽掛。這是他獨有的溫柔。

其次,傅雷既有親切的一面,又有嚴肅的一面。每當談到人生、學術等重要問題時,他都會變得認真,語氣不容置疑。有一次,他寄給傅聰的日程表遲遲沒有得到回覆,於是他很嚴肅地說:“只要你花半小時校對修正,封在信內寄出,還不夠簡單嗎?”對於這樣能培養孩子能力的事情,他是堅決要做的。傅雷對孩子的思想和學習也一絲不苟。在與傅聰探討文藝理論時,他引經據典,充滿自信,表現出高傲的人格魅力。但他也會給孩子空間。如交流藝術,“但我還是捉摸不到真正維也納派的所謂寧靜,不知你的體會是怎麼回事?”又如談矛盾,“原則和具體的矛盾,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如何統一起來呢?”他的高傲與嚴肅中不乏民主和開明,這是他嚴肅的一面中最爲非凡之處。

同樣是音樂家的父親,莫扎特的父親卻大不相同。他在信中常常訓斥莫扎特,措辭嚴厲,禁止孩子做自己夢想的事情,並且逼迫他給大主教演奏。儘管他是爲莫扎特的未來着想,但這種不恰當的方式還是使莫扎特愈發叛逆,甚至揹着他在外結婚,不願聽從他的建議。雖然莫扎特的音樂成就很高,但是莫扎特和父親都不幸福。而傅聰和父親之間有着親密的知音情結,他有受到家人祝福的婚姻和被父母支持的前程。傅雷對孩子的愛,幫助孩子成就了事業,奠定了幸福人生的基礎。

通觀全書,傅雷不僅是一個書中的形象,更是一位真實的父親。他的親切溫柔與嚴肅高傲互相融合,又分別在合適的時候體現出來。這種多面的性格成就了軟硬兼施的教育方法,是他教育成功的一大因素。

篇七: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張智賢

傅雷夫婦和傅聰之間可謂無所不談。談學習,談生活,談工作,細緻入微、全面周到,幾乎每一封信都有上千字。

學習方面,他們深度談論過練琴的技巧、心境。技巧上達到了,還要用心靈去感受,去理解這首曲子,去理解這位作者,讓音樂從心底流出。傅雷還建議傅聰要去博物館、文化遺址去看看,多接近大自然,放鬆心情,陶冶情操,提升心境。他們還談過東、西方人精神上的不同,從而解釋了傅聰和哪幾位音樂家精神上相接近。傅雷還教過傅聰如何規劃時間、學習計劃、權衡利弊。他們有時還談中國古代的詩人和詩。傅雷有提醒過傅聰評論家的話不必都聽,但有些不能忽視,要明辨是非。

生活上,傅雷告訴傅聰一些西方的禮儀,圍巾和大衣要一起脫,手不要插口袋裏,還提醒他與人說話要態度和藹,不要讓人誤會。該給老師、親朋好友回信問候。教他如何處理經濟,更好的規劃物質。傅聰和彌拉結婚後,傅雷夫婦便告訴他如何保持家庭和睦,如何引導彌拉。等等

他們身處異國,用信來了解彼此,他們敞開心扉,熱情交流。

篇八: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樑偉成

有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身上都會牽繫着父母的心,傅雷一封封家書把自己的“心”寫在紙上,把自己的愛,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兩人雖然相隔甚遠,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傅聰去波蘭留學後,父親傅雷就一直源源不斷地寫信給傅聰,寫信時那種離別、不捨的情感,勾起了兒子童年時的回憶,想起了以前對兒子過於嚴厲,無不體現出來父親深深的懊悔,即使是愛的深沉,但總會有一天這份深沉的感情也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嚴厲的父親或許是爲了自己的面子,總是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要走時,他再也裝不出那副嚴厲的模樣,悔恨和傷感的淚水交融在了一起。

信中講了許多事,有瑣碎的,有重大的,從這兒就能體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愛,在一些學術上遇到的問題,傅聰也會及時向父親請教,父親也在信中仔仔細細一一講解,父親在信中也會談幾句瑣碎的家常,讓兒子緊張之餘能得到一絲放鬆,可以看出父親正在努力和兒子做朋友,在傅雷的信中還可以發覺,兒子非常信任父親,在波蘭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不適,身邊的人和事都不一樣,父親的家書可能就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託,來來往往的家書,成了世界上最誠摯的感情。

篇九: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大家對傅雷這個名字應該並不陌生,通過這個大翻譯家的《約翰·克里斯朵夫》《高老頭》等作品,我們初次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人。然而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他的,是那本影響了無數青年人的《傅雷家書》。

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父親對祖國、對兒子的愛,不同於母愛的細膩溫柔,父愛更像那深遠的高山,雄偉而又寬廣,他也讓我明白了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良苦用心。

“人格教育”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傅雷反覆強調如何做一個“人”,告誡兒子爲人處世要謙遜有禮,戒驕戒躁,時刻心懷祖國人民。在傅雷看來,“做人第一,其次纔是做藝術家,在其次纔是做音樂家,最後纔是做鋼琴家。”面對兒子生活的各個方面,傅雷他不厭其煩地給予指導。告訴兒子如何爲人處世、理財,如何正確處理婚姻問題。那一句句叮嚀,一聲聲囑咐,都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凝結而成的。

對於兒子傅聰的教育,傅雷可謂是傾盡心血。在與兒子的通信中就可看出,每次的信件少則幾百字,多則上千字。傅雷將滿腔熱忱流轉於筆尖,用一個個愛的音符,將父愛深情寄語於一篇篇信箋之間。傅雷用了一種極危險的方法去培養傅聰,古今中外幾乎沒有人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並且十分成功,他爲中國培養了一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對於許多讀過這本書的人來說,傅雷就像是活在書中的一位父親,他教會我們如何爲人處世,如何學習……他使我們受益匪淺。

流瀉於筆尖,跳躍在紙張上的愛的音符甚至比金子還重要,它是無價的。

篇十:傅雷家書的形式寫一片書信給媽媽

金姿彤

家書?我在想,家書也可以整理成冊,那必定是十分有意義的了。

最開始是作者寫的一些文字,記錄了一些關於傅雷育子的事情。傅雷對孩子要求真的很嚴格。或許過於嚴格,也會讓孩子有壓力,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教育方法不是沒有益處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一定會有許多人不具備的自律與一些好習慣。兒時或許會覺得壓抑與拘束,但長大後還會是要感謝的。

接着是傅聰的信。傅聰先生身在國外,內心深愛着國家,但也認爲那時候的國家需要改變。出來見過世面就知道外面有多少是值得學習借鑑的,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想發展想進步必須走出、引進、交流、合作。傅聰先生也提到了,擁有華夏的魂,連帶着對東方文化也有了親近感。確實如此,外國的文化有時並不能引起我們的靈魂產生共鳴。當然,藝術無國界,只是終歸不如本土文化更能打動我們的心。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語言,不同的詞語在不同的語言中,不同的人聽,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如同外國人無法懂得中國人的有些玩笑,中國人也無法理解外國人的一些幽默點。無論國外多麼發達抑或是美好,內心總是嚮往着自己的國家的。這是大概就是人落葉歸根的情結吧。

接下來開始本書的正文了,是傅雷先生的家書。傅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以至於讓孩子和母親都頗受折磨。但是儘管如此,傅雷並不是不愛孩子,反而從心中便可以看出他的深情與對孩子深似海的愛。這份愛十分普通,是天底下的父母共同擁有的。信中有許多瑣瑣碎碎的叮囑,也有不少替孩子排解憂愁、解開心結的話語,對孩子的教誨與關心很日常化的。大到人生與藝術,小到衣食住行,並不多麼特殊。天底下的父母孩子不都是這樣麼?千千萬萬父母的都是這樣的。或許有不善言辭卻行動上不“薄情”的,也有言語上行動上都十分“不薄情”的,或許不如傅雷夫婦有如此高的文化,寄予給孩子們的希望與愛是相似的,希望孩子成功,望子成龍,卻又擔心關懷着孩子。

傅雷夫婦嚴格歸嚴格,卻是真的對孩子有益。我個人還是偏向這樣的教育方式的,而非過於“散養”。後者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或許童年時確實開開心心的,煩惱壓力都相對更少,但是未來可供選擇的道路,也就是“自由”,必定不如前者的。這個自由不是隨心隨性,而是建立在擁有了獨立的能力的基礎上,經濟獨立,人格獨立,可以去選擇未來更多樣化、自由、不狹隘的路,做想做的事情。我的家庭並不是很嚴厲,所以我還是希望父母對我的管教能嚴厲些。

在成長中,孩子與父母之間免不了矛盾。但感情總歸是不會變的,雙方終會明白對方的心思與苦衷。作爲孩子,更是要體諒父母,知道父母沒有對我們沒有益處的行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renwu/mama/eejo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