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熱點 >話題 >

文學家名人故事:奉忽必烈爲“儒教大宗師”-元好問1500字作文

文學家名人故事:奉忽必烈爲“儒教大宗師”-元好問1500字作文

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問被任命爲河南鎮平縣令,一年後轉任內鄉縣令。在他的倡導下,原來由於天災兵禍而田園凋敝的內鄉,逐漸呈現出田園蔥綠、農事繁榮的景象。後來他又出任南陽縣令,時值大旱,他極力上書,爭得了減免3年賦稅的政策,使當地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被評價爲“善政尤著”。
  只可惜,當時金朝日漸衰落,蒙古鐵騎所向披靡。在新舊交替之時,人的選擇分外艱難和痛苦,元好問也做了一些讓人非議之事。
  第一件事便是“崔立碑事件”。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大軍包圍金都汴京,金哀宗以“親征”之名逃出京城。次年,元帥崔立發動政變,開城納降,並自封鄭王。事後崔立自認爲此舉避免了蒙古軍屠城,拯救了全城百姓,命元好問執筆,爲他立“功德碑”。元好問深知涉及名節大事,便推脫給了太學高材生劉祁。劉祁無奈起草了初稿,然後交給元好問推敲、修改。
  在儒家文化裏,文人最講究氣節,元好問爲叛賊立碑,引起了世人的非議。當然,也有學者爲他辯駁,說他是迫不得已,而且是否構成氣節問題,關鍵是看他在碑文中是否爲崔立頌功。元好問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沒有太多可指責的地方,他只是平鋪直敘,敷衍成文,並沒有爲叛賊崔立大唱讚歌。
  第二個爭議事件,是汴京城破後,元好問曾寫信給蒙古中書令耶律楚材,開列了王若虛、楊奐等54名金朝儒士,請他酌加任用。這一舉動的確驚世駭俗,各種責難迎面而來。
  其實,向新朝廷舉薦人才並不能說明元好問人格有問題。他曾立下志向,金亡後絕不出仕。但在元好問看來,人才難得,因此要格外珍惜、保護。應該說,他是高瞻遠矚的,他所舉薦的這些人中,有15位在《元史》中都留下了記載,他們在傳承和保存中原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爲“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更是得益於他的養育與教誨。
  白樸的父親白華,與元好問是結拜兄弟。蒙古人攻入汴京時,年僅8歲的白樸與父母失散,危難之時,元好問收養了白樸姐弟。只是,元好問也是亡國之臣,被押赴山東,生活至爲艱辛,但他視白樸姐弟猶如親生,不離不棄。北上的上,白樸感染傷寒,昏迷不醒,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中。或許是上天保佑,第六天時,小白樸竟然在元好問的臂彎中出汗而愈。元好問驚喜不已,每天教他讀書,悉心培養。白樸12歲時,元好問纔將他們姐弟送歸到白華身邊,白華感激不已,寫詩謝道:“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此後,元好問每去白家,都要指導白樸治學門徑,還寫詩勉勵他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可以說,白樸的藝術成就中,有元好問巨大的心血。
  元好問做的第三件飽受爭議的事情,是在元憲宗二年(1252年),以63歲高齡北上覲見忽必烈,給他奉上了“儒教大宗師”的尊號。忽必烈很意外,非常高興地接受了。元好問乘機提出免除儒戶的兵賦等建議,忽必烈無法拒絕,只好答應了。
  有人說這是元好問在拍忽必烈的馬屁,但所提要求顯而易見地反映出他的真實動機:一是蒙古人不尊重儒家,推行“八娼、九儒、十丐”,儒生的地位連娼妓都不如。元好問給忽必烈戴上“儒教大宗師”的帽子,可以提高儒生的政治地位,並以此引導遊牧民族的統帥“以儒治國”。第二則是源於他對蒙古統治認識的轉變。曾經,在亡國後,元好問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然而元朝建立二三十年間,他看到忽必烈能夠讓百姓安定地生活,並消滅雲南地方勢力,恢復漢唐舊疆的赫赫功業,從內心也感到欽佩。他在詩中說:“雲南山高去天尺,漢家絃聲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清映南極”,把蒙古稱爲“漢家”,這表明他內心裏的對立情緒消失了,對蒙古政權已經逐漸認同。

文學家名人故事:奉忽必烈爲“儒教大宗師”-元好問1500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redian/huati/vvl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