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情感 >苦難 >

苦難中的溫情人生3000字作文

苦難中的溫情人生3000字作文

餘華是一位當代作家,1983年開始自己的文學創作,一年後開始發表小說。他在進入魯迅文學院進修前曾是一名牙醫,但最終選擇棄醫從文,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最具影響力也最具代表性的兩部作品《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都是以苦難爲主題的,以一個人的一生來講述人性中的光亮與社會的黑暗。這兩部作品都受到了廣泛好評並獲得國內外的獎項。

苦難中的溫情人生3000字

餘華並不是一名多產作家,他的作品以精緻見長。餘華是“先鋒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中展現的是人性與世界的黑暗,展現的是非常態的,非理性的血腥暴力的生活。他的作品中並未充斥着華麗的辭藻,他用最平淡的也是樸實的語言敘述出人性以至於整個社會的悲哀。他的作品並非源於根本的生活,反而在接近着一種他認爲的真實,他用簡潔的筆觸和飽滿的情感構建出奇異荒誕並獨立於外部世界的文本。他的作品都以平實的民間姿態呈現出一種平淡而堅毅的力量,也提供了歷史的另一種敘述方法。

《許三觀賣血記》作爲餘華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某種程度上成爲了餘華作品風格思想的載體。《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因生活貧困而多次賣血支撐生活的故事。作品以主人公許三觀賣血爲線索講述了許三觀的一生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的變化。第一次賣血只是因爲出於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想要證明自己的身體結實。此時生活並不需要用賣血支撐的他用自己第一筆賣血得來的錢娶到了妻子許玉蘭。他們擁有了三個孩子,一樂、二樂和三樂。然而隨着孩子們漸漸長大許三觀發現一樂並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而是許玉蘭之前男朋友和她發生關係而生下的孩子。許三觀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不幸再一次降臨,大兒子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他不賠錢,方鐵匠就帶人拉走了許家的東西,他在無奈之下選擇了去醫院賣血還錢。然而先前一直詬病自己妻子不潔的他也出軌了。他一直暗中喜歡的女工林芬芳摔斷了右腳,他趁虛而入,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爲了報答她的好心,讓她吃到“肉骨頭燉黃豆”早日痊癒,他再一次走進醫院賣血。在解決的家庭內部的矛盾後,逐漸平靜的生活又有了新的麻煩。

全民的饑荒使得家中的糧食越來越少,無論他老婆許玉蘭怎樣精打細算也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在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之後,他再一次賣血並拿錢帶家人去吃了麪條。在這過程中還出現了許三觀本不想讓不是自己親生兒子的一樂吃麪條,但最終妥協的插曲。幾天後一樂的親生父親何曉勇被車撞了,昏迷不醒,按照當地習俗需要讓兒子叫魂。在善良的本質面前,許三觀最終說服兒子去幫助這個根本沒有養過他的父親,叫醒了他。度過饑荒難關的一家人本以爲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卻接二連三地受到了命運的捉弄。下鄉當知青的一樂生病了,許三觀不得不賣血並將錢直接給了一樂。二樂所在生產隊的隊長又來了,爲了招待隊長,萬般無奈的許玉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開口求丈夫,許三觀只得在沒有什麼間隙的情況下再次賣血。就在這之後不久,二樂揹着病重的一樂回來了,爲了救一樂,許三觀一個上午借到了63元錢,他一邊讓許玉蘭護送一樂去上海,一邊再次找到李血頭準備賣血,卻不曾想由於自己賣血太過於頻繁,李血頭拒絕了他。爲了治好一樂,他只得選擇一路賣着血去上海。這一路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但一樂的命也保住了。40年以後,當許三觀一家“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又突發奇想,想再賣一次血,可已經沒有人要他的血了。許三觀認爲家中的災禍再也沒有辦法通過賣血的方式化解了,心中很悲傷。但最終在妻子的勸解之下破涕爲笑。

《許三觀賣血記》以其簡練的語言描繪出了時代背景下人們所遭受的巨大苦難,以及在博大的溫情下激烈的求生慾望。作品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廣泛好評,《波士頓環球報》曾評價這部作品爲一個“沒有多餘的詞語,沒有絢爛的情節的簡單故事,民間故事”但是,“一箇中國家庭忍受貧窮、饑荒以及隨後的文化大革命……這聽起來似乎很嚴峻,或者很糟糕,但餘華令人驚悚而滑稽的風格使小說避免了感傷主義的情調……小說看似普通,卻結構巧妙、文字優美,讓人難以拒絕,令讀者一唱三嘆、回味無窮。”著名作家王安憶也曾評價《許三觀賣血記》中的許三觀是餘華塑造出的一個英雄。他背離綱常倫理卻不是爲利己,而是問善。正是這樣的舉措使他成爲了違反那麼一點人之常情的世人。就是那麼一點不循常情,造就了他這個英雄。

《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都是餘華的作品,兩部作品的相似之處就在於他們都是以苦難爲基調的,都以一個人的經歷徐徐展開從而揭示整個社會。《活着》的主人公先後經歷七次親人與戰友的死亡,最終還是決定堅韌而又平凡地活下去。許三觀則是通過一次又一次賣血幫助家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兩位主人公都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並始終保持着自己善良純真的內心。兩位主人公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都能夠以樂觀的態度面對難以繼續的生活,他們儘管在底層掙扎地活着,但那樣的人生反而造就了他們身上的英雄品質。

苦難,或許是兩本書最契合的一點。無論是《活着》還是《許三觀賣血記》,苦難永遠不會停下腳步讓人們有機會喘息,而主人公們則在默默地感受着生活中的各種苦難。《活着》中,福貴默默地承受着家人的死亡,承受着社會的變革,他並沒有因遭受過多苦難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反而是淡然的,默默地活着,默默接受着生活中的苦難。許三觀則在苦難面前做出挑戰,用自己的鮮血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賣血以賠償一樂打架後的錢、賣血幫助家人度過災荒之年、賣血以討好兒子的生產隊長、賣血以籌集大兒子一樂的醫療費,生活中的苦難都在他的挑戰下迎刃而解。苦難似乎來源於他們戲劇化的人生的捉弄,但無論如何兩位主人公夠沒有被苦難打倒,反而或是默默忍受或是直面挑戰。主人公們面對苦難樂觀幽默的態度幫助他們度過了重重難關。無論是《活着》中富貴漸漸接受生活中的苦難,最終能夠以樂觀豁達的心態用逝去親人的名字命名自己的牛,還是《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在饑荒時期用描述菜品的方式爲家人解饞都體現出他們生性樂觀幽默。在苦難面前的他們雖平凡卻有自己的方法面對苦難。

兩部作品中以親情的力量戰勝苦難也是他們的相似之處。儘管許三觀的第一個孩子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但他先後七次賣血都是爲了一樂。許三觀剛開始知道一樂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後冷落了他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因爲多年來的感情和自己善良的本質,在一樂生了重病後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賣血還錢去治好一樂的病。許三觀和妻子許玉蘭先後都出過一次軌,但當妻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批鬥的時候,許三觀把菜和肉藏在米飯下面送給妻子吃,當許三觀因年紀太大去賣血反被人羞辱的時候,妻子安慰他也帶他去吃記憶中的炒豬肝,溫黃酒。《活着》中的親情更是支撐富貴活下去的信念。家中破產後母親與妻子的惡安慰讓他改過自新,和女兒鳳霞的骨肉之情使得他寧願自己餓死也不要把鳳霞送去別的人家。社會所面臨的巨大變革以及苦難的命運沒有打倒他們反而凸顯出了在苦難中難得的閃光的人性。

無論是在《活着》還是在《許三觀賣血記》中,無形的命運枷鎖和無時無刻的苦難都強壓於個體生命中,個體生命又因爲對生命的不捨和對活着的執着而同命運頑強地抗爭。兩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在不斷爲生存的苦難而努力地活着,在社會的最底層裏不斷掙扎着。《活着》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從苦難的敘述中突出生命精神,向我們闡述了生命存在的意義。許三觀的苦難更接近於現實生活,因爲生活的苦難更多的是來自於生活的壓力,正因爲一次次壓力將許三觀逼入絕境,許三觀以賣血去向命運抗爭,不斷面對困境並隱忍着活下來。

《許三觀賣血記》用簡潔的筆觸將一段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中的苦難人生娓娓道來,樸實的語言所帶來的是面對苦難時反抗的精神,帶來的是苦難人生中人性的閃光點,帶來的是溫情與愚昧無知矛盾的結合。苦難的人生造就了許三觀這個看起來違背綱常倫理的英雄,也造就了黑暗社會背景下人性的閃光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qinggan/kunan/npx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