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勵志 >態度 >

關於真誠的作文:待人真誠(三)1200字

關於真誠的作文:待人真誠(三)1200字

" 所謂誠信,簡單來說就是“誠懇信實”。誠信,是源於內在無形的美德;信,則偏屬表現於外在的道德作爲,誠信當是一體兩面、內外貫通的德性。誠信是爲人之道。若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坦然地面對自己和他人,成爲一個“誠懇守實”的人,如此,便能活得自然,活得愉悅,活得心安理得。相反地,一個人如果不重視誠信,對人信口開河,對己姑息自欺,那麼不僅在社會上寸步難行,每個夜晚恐怕還得抱着惴惴不安的心難以成眠。誠信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德性。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撒謊,整張臉漲得熱呼呼、紅通通的,說話也支支唔唔,儘管一時矇騙過去了,還是一整天沉着臉,悶悶不樂。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正是“誠信”在驅使我們走回正途──不要欺騙別人,因爲我們難以騙過自己。〈大學〉中說:“所謂誠其意者,勿自欺也。”

關於真誠的作文:待人真誠(三)1200字

正是這個道理。如果將“誠信”二字擴充發揚,則它就不僅是做人之道,更是爲政之道。子夏曾說:“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爲厲己也。”(《論語子張》)這裏雖強調“信”,其實也難脫“誠”而言,須知一個爲政者欲取信於民,必須先以誠相待。以誠信之心治理百姓,就不會有民怨;相反地,如果無法讓人民感受到你的誠懇,信賴你的作爲,那麼,爲政者想要役使人民,就會遭遇困難。子貢曾問政於孔子,孔子認爲要將國政治理好,必須顧及三件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以今日的眼光來看,也就是民生、國防,以及政府的誠信。言語科的優秀弟子聽了之後,給老師出了難題,他說:“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答道:“去兵。”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凜然迴應:“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所謂“去食”,並非不顧人民百姓的生計,而是就治國層面而言,強調“誠信”是政府的根本,沒有誠信就沒有政府,國家恐要陷入不安動亂中,人民又如何能安居樂業?無論是修身或治國,誠信都有着重要的意義,不過,誠信也不只是說到做到。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爲次矣。”子貢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消筲之人,何足算也!”(《論語子》)。

讀到此,會發現孔子對“言必信,行必果”的評價很低,而這裏的“砰砰然,小人哉”的小人,並不真的是品德低下的人,而是堅持自守,但尚不能橫量輕重、通權達變,因此顯得識量淺狹的人。孔子贊成“言而有信,行有果”,卻對“言必信,行必果”有所商榷,他所反對的是這兩句中間的“必”字。“必”就是必然,做任何事一旦“非得怎麼做”就是一種極端,一個人倘若爲了“誠信”而不擇手段,這樣“極端的誠信”還有價值嗎?一個爲人處事遵循誠信之道的人,決不須強迫自己,去迎合那些有違誠信之道的人!倘若連自己都無法信服的事,又何必付諸承諾與實踐呢?這提醒我們,在付出誠信之前,我們也得充分了解對方,讓自己的誠信,不致淪爲一種鄉愿;讓堅守誠信的我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zhi/taidu/mp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