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勵志 >美德 >

莫言《糧食》讀後感(一)1500字作文

莫言《糧食》讀後感(一)1500字作文

伊回到家,找來一隻瓦盆,盆裏倒了幾瓢清水,又找來一根筷子,低下頭,彎下腰,將筷子伸到咽喉深處,用力撥了幾撥,一羣豌豆粒兒伴隨着伊的胃液,抖簌簌落在瓦盆裏……伊吐完豌豆,死蛇一樣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孩子們和婆婆圍着瓦盆搶食。我不太讀莫言的小說,不是因爲他講的故事“泥土味”重,而是因爲所寫的情節裏有太多的苦難與貧窮,如《紅高粱》讀來壓抑、沉悶、難受。
  伊就這樣跪在盛了清水的瓦盆前,雙手按着地,高聳着尖尖的胛骨,大張着嘴巴,嘩啦啦,嘩啦啦,吐出了豌豆、玉米、穀子、高粱……用這種方法,伊使自己的三個孩子和婆婆獲得了一些蛋白質和維生素。婆婆得享高壽,孩子發育良好。
  這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個真實故事,這故事對我的啓示是:母親是偉大的,糧食是珍貴的。
  因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小說大量翻譯成各國文字,相信不久以後,最爲國際友人所熟知的中國文學家將會是莫言,不再是魯迅;國際友人耳熟能詳的文學形象也將不再是阿Q,而是莫言某部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有人說,莫言將取代魯迅,成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人物。我以爲,這一切都不確定,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莫言寫的《糧食》,有意無意間讀畢,感慨良多。《糧食》全文講述了一位母親每天將磨坊裏的豌豆塞到嘴裏、不咀嚼、囫圇嚥下,回家後再設法嘔吐出來,以此養活家人,讀後讓人心裏不是滋味。特別是《糧食》的結尾畫龍點睛,打開了我塵封已久的,關於物質極度匱乏年代的記憶。
  當年,知青插隊落戶時因不知什麼政策,讓父親和全家下放到了農村,因爲實在沒有吃的,父親便偷偷將農民埋入泥土中的死兔子挖出來,燒燒後給全家當美食吃。當時我們鄰居家的兒子也是知青,印象中他特別瘦長、特別聰明,學東西非常快,回城後成了毛紡廠的一名技術員,業務上非常出色,曾經不少事蹟還登過報,但不幸的是50多歲便身患癌症不治去世,現在想來不知是否是當年吃了太多髒食物的緣故。
  記得上世紀60年代國家遭遇三年自然災害時,我們都很小,日常生活用品、食物均配給,人人喊餓。我的同學有一次帶來豬吃的糠餅,和不知從哪裏弄來的蠶蛹,好心地塞進我的嘴巴,等我反應過來時噁心得嘔吐不止。那時學校還時常組織學生們打冬青樹的籽,然後和南瓜、紅茹糅合在一起作爲糧食,當時經常提到“瓜菜代”,以此來填充咕咕叫的肚子。
  因爲飢餓,時常會聽說子女多的人家怕分配不公、吃不飽,乾脆將飯票分給小孩,讓他們自己到食堂去打一兩薄可見底的稀飯,也有小孩因飢餓難忍,跑到食堂、小商店偷東西吃而捱打。我家隔壁有一對醫生夫婦,他們其中一個兒子智力有點問題,他在破舊的牆壁上挖了一個洞,將一碗米飯藏匿在裏面,等到家人上班、上學就用來充飢,時間一長,終於被發現,被大人狠狠地打了一頓。
  那些年我們家從來不購買晚稻米,因爲當時糧食供給有限,晚稻米做成米飯漲性差,不夠吃、但早稻米,即尖米,燒飯出飯率高,價格還便宜,所以一直買尖米來吃,也算是那個年代的一種生活智慧吧。
  我的大舅是武漢的建築工程師,曾經上海的某大飯店就是他所設計的。我記得困難時期大舅到我家,我媽做了一頓代替晚飯的山茹湯讓他興奮得不得了,他說總算吃到好東西了,現在想起來,辛酸不已。
  翻看當時的照片,只見我的二個弟弟在長身體時瘦得像猴子一樣,和舊社會三毛形象沒有區別。後來家裏經濟好一點了,但困難仍舊存在,所有的生活物資菜油、大米、糕餅、糖果、白糖、過年的瓜子……都是憑票供應。我的同學有一次想吃芝麻餅,但僅有的糕餅票已經用完,便要我想辦法帶他進我父親當時工作的機關大院,因爲只有那裏小商店能免票購買。
  那時醫生是能給肝炎患者開醫療證明到商店購買白糖的,我有同學常常肯求我做醫生的母親給予幫助,母親爲人正直,不肯違反醫院規定,我的同學就臨摹我媽的筆跡簽名,這件事一度讓我非常生氣。
  人不能一日沒有糧食,糧食的問題和人口問題密切關聯,人口基數或增長比例越大糧食的問題就越嚴峻。當今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機械化種地實行太慢,老一輩人走了以後,80後、90後大部分都不會種地,我國的糧食前景真不知道會怎樣?但作爲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想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今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只有居安思危纔不至於再次陷入困境。

莫言《糧食》讀後感(一)1500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zhi/meide/g43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