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六年級 >讀後感 >

歷史要“清白” ——讀《品三國》有感1000字作文

歷史要“清白” ——讀《品三國》有感1000字作文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是非真假衆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叢生。”

歷史要“清白” ——讀《品三國》有感1000字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國》,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代視角,運用三維結構,爲我們解開歷史謎紗,將三國人物和歷史細細解剖。

在三國這段歷史長河裏,曹操的形象素來就不太好:在羅貫中先生的名着《三國演義》裏,曹操就是個“奸賊”;在戲劇舞臺上,他也只能以“白臉”的形象出場。“老奸巨猾”幾乎成了他的蓋棺定論。而魯迅先生卻稱曹操是一位英雄。那麼曹操到底是奸賊還是英雄呢?

最讓民衆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國演義》中他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書中首先澄清了這一點。其實,曹操殺了呂伯屠一家而發現自己誤殺無辜後,正史是這樣記載的“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一:這裏的“人”特指呂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範圍顯然大之又大。範圍不同,“惡”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二:曹操這裏是就事論事。是啊,“我”雖然錯殺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復生,“我”也只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但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變得理直氣壯,一貫如此了。所以僅憑此話,是不能直接給曹操扣上一個“奸險歹毒”的罪名的。

再如,《後漢書》中許劭迫於威脅和聲望之間,“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當時“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亂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悅而去”了。《三國演義》中許劭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可曹操的反應卻變成了“操聞之大喜”——曹操怎麼會大喜呢?好像有人從小立志就要當奸雄似的。(毋庸置疑,《三國演義》是文學史上的着作。但這部作品注重藝術性,再加上元代對曹操的“時代意見”,如果當作史料讀,就定有偏差之處。)

所以,總體來看,曹操既談不上“奸賊”,又比英雄差了些。我們暫且可將他視作“奸雄”,不過前面還要加上不可丟的三個字:可愛的。

不過,如果說這本書只是讓我更加了解三國的真面目,那就太膚淺了。

現代人中有誰見過曹操呢?沒有。那易中天先生又何必大費周章來澄清歷史事實呢?曹操的聲譽有那麼重要嗎?其實,這不是所謂的毫無意義,而是對歷史的尊重,對靈魂的尊重!這是多少人缺乏的精神財富啊!

是的,歷史要清白!這是一種尊重。

六年級:楊子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u/duhougan/9qd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