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大學聯考 >預測 >

備考指導:如何直擊命題作文的核心

備考指導:如何直擊命題作文的核心

所謂命意,就是賦予寫作行爲以準確的意圖,這是寫作行爲的起始點,又是目標點。作文的有效命意最終反映出來的就是作者關於某一對象的價值判斷,它表現爲某種情感,或是某種觀念,前者傾向於記敘性文章,後者傾向於論說性文章。以下,筆者將告訴大家如何選好角度進而得出符合要求的命意判斷。

備考指導:如何直擊命題作文的核心

突破點一>>

抓“三主要”

“三主要”包括主要對象、主要關係和主要意向。主要對象即材料或命題的核心對象(詞素),主要關係即對象之間的相互關係,主要意向即材料或命題的主要內容及其情感傾向。怎樣抓“三主要”進而形成判斷,下面分成兩類來講:

(一)話題作文、命題作文

這一類作文,命意的關鍵在於抓住話題或命題中的核心詞素,具體操作如下。

1.操作原則:把抽象命題具體還原,再把具體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話題從小處着手,小話題從大處引申。

如2007年上海卷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關鍵詞“坎”可視之爲喻體詞,那麼需對它進行具體化,“坎”意味着成長、發展、前進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困難、矛盾,如家庭變故、升學受挫、心理失衡等;當然,我們也可以對它進行抽象化,如誠信之坎、誘惑之坎、困境之坎等。

又如:2008年山東卷話題作文“春來草自綠”中“春”是關鍵詞,把“春”這個比喻還原,大而言之,可以是盛世祖國春天、和諧社會的春天、素質教育的春天等;小而言之,可以是個人成長需要的各種條件,如父母之愛、老師之愛、同學友誼或家庭的溫暖、學校的關懷、班級的團結等。

2.操作方向:操作方向也就是朝哪些方向去具體化、抽象化主題,朝哪些方向小處入手或大處引申主題。一般情況下,同學們可從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會、歷史等層面去思考和挖掘。

3.操作方法:圍繞核心詞素進行遣詞造句。即以該詞或標題中的核心語素爲中心詞,組合成短語或造出表意明確的語句,這短語和句子本身有可能構成這篇文章的命意判斷。

針對“望”這一話題,通過組句的方法可直接得出判斷。如:望是一種追求,一種嚮往,是人生向前的動力;望,觀望,冷靜地觀望,它是大是大非前的冷靜,是大風大浪前的睿智;望,奢望,它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追逐,最終,在望中一切都可能變成虛無;望,望鄉,望月,它是一種情思,是天上人間又一縹緲的情思。

又如今年重慶卷“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主要對象(核心詞素)是“自然”“生活”,有兩對象就存在主要關係,主要意向很明確,是傾向於贊同或認可的,即在生活中要學會欣賞自然、尊重自然、彰顯自由個性或提倡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等。具體操作時,需界定“自然”的內涵,可具體化爲“自然界”,也可抽象爲一種生活觀,前者是在“自然”層面上的立意,後者是在“人生、精神”等方面的立意。如:在自然中生活,我們會發現內心深處無比嚮往的時光;自然地生活,可營造一顆詩意善感的心;自然地生活,讓人詩意地棲居;自然地生活,是人生的精神突圍;自然地生活,收穫那一份淡定與從容。

這裏需特別提醒的就是文章的主要意向即情感傾向,它是文章之根。乍看,大學聯考作文題似沒有情感傾向,其實,情感傾向早就被命題人埋藏於題目中了,只是需要你淘盡沙礫而已。如2006年北京卷題目《北京的符號》,其實是讓寫作者針對現在的學生過於浮躁、熱衷於國外的精彩,使過去那份沉澱在國人心目中亙古不變的本土情結越來越顯尷尬的情況發表自己的觀點。其間潛藏着脈脈含情的溫馨提示:熱愛你的家鄉,熱愛你的生活,熱愛你腳下的那方熱土吧。如果審題時悟出了題中蘊涵的這種特殊情愫,就會用飽滿的激情,流暢的語句書寫出濃情淋漓的文字,文章也定是上乘之作了。

(二)材料作文

對於沒有提供話題的作文(主要是材料作文,包括看圖作文),更要抓材料中的“三主要”,確保不偏離。譬如下面一則材料:

《於陵子·人間》中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隻蝸牛,想振奮起來幹一番事業,卻又時時責備自己軟弱無能。它想向東去攀登泰山,計算一下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長江和漢水,計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多年。再想想自己的壽命,不過朝暮之間就要死去。於是不勝悲憤,枯死在蓬蒿杆上,被螞蟻嘲笑。

此材料的主要對象是蝸牛(抓螞蟻就不妥),主要關係是蝸牛與其夢想等,主要傾向是對蝸牛行爲的質疑或否定。寫作文在此基礎上去命意就不會有任何偏離。

突破點二>>

做“三追問”

“三追問”即三層哲學追問: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

譬如“修身”這一話題,我們便可從以上三個角度進行分解。

1.是什麼:談修身的內涵,如煉人格、修骨氣、靜心、育意志,修正氣等;

2.爲什麼:談修身的價值,如修身與人生、修身與社會等;

3.怎麼樣:談修身的方法,如讀書、藝術、親近自然、走進古蹟等。

有了如上的化解,準確判斷就顯得輕鬆易得了,我們就可以從“修身貴在養氣”“修身是人生的必修課”“讀書以修身”等方面來立意。

2008年上海卷“他們”,可追問“他們是誰”“他們怎麼樣”“他們什麼值得我關注”等。

再看《於陵子·人間》那則材料,分析時可圍繞蝸牛的結局問“蝸牛這種行爲的本質是什麼”“爲什麼蝸牛最後鬱鬱而終”“爲什麼蝸牛沒能實現其夢想”或“蝸牛怎樣纔不會這樣”等,最終可以正確地命意,如“凡事要量力而行”(認清自我、找準自己的位置)“從實際出發”“心在當下”“夢想要靠行動去實現”“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

專項訓練

1.以“齊”爲話題,做審題立意的設計。

解析:“齊”可以具體化爲“見賢思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向別人看齊”“齊心協作”“人心齊,泰山移”“百花齊放”等;進而可以加工成完整性的觀點,例如:“百花齊放”是對團隊的感召,對自私的救贖;“見賢思齊”是對更高人生的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是一個有志者的使命。確定好具體的寫作點後,才能從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會、歷史等層面去搜索素材,再根據素材的性質決定寫作的文體。

2.閱讀下面一則材料,做審題立意設計。

水從高原流下,自西向東,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條魚逆流而上,它一會兒越過淺灘,一會兒衝過急流,穿過湖泊中層層的漁網,穿過湍急的壺口瀑布,越過山澗,擠過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還來不及發出一聲歡呼,就變成了一條冰魚。

若干年後,一羣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着遊的姿態;有人認出這是渤海口的魚。一位年輕人感嘆說:“這是一條勇敢的魚。”一位老者嘆息說:“這是一條愚蠢的魚。”

解析:針對以上一段材料,同學們可追問:文段主要對象是什麼?怎樣看待這條魚的行爲(肯定角度、否定角度)?這條魚爲什麼有這種結局?從這幾個追問中,便可得出準確的立意。

3.閱讀下面一則材料,做審題立意設計。

央視有一檔公益欄目叫“圓夢行動”,走進湖南的那期節目至今令人難忘。

節目中的女孩叫黎川,來自長沙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考取了四川師範大學聲樂專業,是村裏多年來唯一一個大學生,家庭極爲困難。學習聲樂費用昂貴,她的父親就利用農閒進城打零工,即使再難也沒有拖欠過學校一分錢。

央視記者王志來到黎川家的時候,正趕上她的父親爲了湊足女兒上大學的費用,準備把家裏僅剩的稻穀給賣了。王志在現場邀請黎川演唱一首歌。黎川平常練聲時拿的話筒竟是一個傘柄,讓王志感到很吃驚。她告訴王志,剛剛演唱的歌名叫《永恆的信念》,是她在學習聲樂遇到困難感到沮喪時,鼓勵自己不要放棄而創作的。王志認真聽完,連聲稱讚唱得好。王志問黎川,她家裏把穀子賣掉了,那以後吃飯怎麼辦,黎川沉默了。王志瞧了瞧那些堆在角落的穀子,微笑着站起身對黎川說,這穀子他買下了,當作欣賞她演唱會的門票。憨厚的黎川爸爸非常感動,不停道謝。王志還對他說:“這是緣分,給我一個機會認識你們。”

解析:材料信息點不止一個,但聚焦點應該是王志對待黎川的行爲上。王志慈善之舉讓人深思,這不僅僅是出於對弱勢羣體的一種物質救助,更是對被救助者尊嚴的一種維護。所以我們可以立意:緩解經濟困難,不是扶貧的全部價值,尊嚴纔是最高的慈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liankao/yuce/1g1q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