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話題 > >

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精選6篇)作文

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精選6篇)作文

  • 關注:1.66W次

篇一: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

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精選6篇)作文

在我國曆史長河中,曾經涌現出無數英雄人物。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李冰造堰,利澤全川扼水害;霍去病長途奔襲,大破匈奴。戚繼光練兵排陣,掃除倭患。迄至近現代,更有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爲民族復興建立不朽功勳。

鍾南山爺爺,是一個家喻戶曉人物。2003年非典爆發,他敢講真話、敢啃硬骨頭,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顯療效的防治經驗;時隔十七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襲擊使全國陷入危機。鍾南山院士瞭解情況後,又立即奔赴武漢,在抗疫前線堅守着。鍾南山爺爺儘管已經是86歲高齡,但還是奮戰在抗疫的前線,爲國家爲人民做出了貢獻。鍾南山爺爺還和我們分享飲食的搭配,如何保持健康。鍾南山爺爺長期致力於重大呼吸道傳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預防與治療。在醫學方面上做出很大成果。他常年堅持運動,他說:鍛鍊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要一輩子運動。我想正因爲這種堅持,才使他在84歲高齡還能堅持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成爲這個時代最值得尊敬的人,這個時代的民族英雄。2020年8月11日,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我到現在還仍然記得那張照片。那個熟悉的面孔,是鍾南山爺爺。鍾南山爺爺在高鐵上餐車一角,因爲反覆研究文件,累得睡着了。我心頭一顫,鼻尖有點酸,眼角處已經發紅……

《人民日報》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我想說:我要向您致敬,你是人民的英雄,你是中國的脊樑,17年前是你領軍非典,17年後與病毒作戰。你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我要認真讀書,將來做像您一樣的人,頂天立地,爲國爭光!

在抗疫中,還有無數的抗疫英雄都在前線奔赴着,穿着厚厚的防護服,戴着護目鏡。摘下口罩,臉頰旁已有勒痕,他們當中有母親,有妻子,有丈夫,有孩子。他們也是爸媽心中的寶貝,他們爲國家奉獻自己,白衣天使穿上了戰袍,那是他們最美的模樣。2021年,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的是世界最好的,疫苗是首批研發。十天建成一座醫院,這就是中國速度,這就是中國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站起來了,強起來了,富起來了。

少年強,則國強。華夏曆史五千年,棟樑之材皆輩出。同學們,我的故事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篇二: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了我們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爺爺,他曾說過自己的願望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讓水稻長成甘蔗一樣高,米粒像雞蛋一樣大。他可不是開玩笑,雖然他並不高大,而且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人又黑又瘦,但他真的成功了,他研究出來的水稻,雖沒有雞蛋大,卻讓中國的水稻增產了好幾倍,幾乎每家都能吃飽,穿暖。袁隆平爺爺,他是全國的恩人,爲全國人民帶來了充裕的米飯。但當有人誇獎他時,他只是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熱愛水稻,熱愛祖國,能專業於我熱愛的水稻,還能爲祖國帶來利益,是我的榮幸。”

袁隆平爺爺還說過,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兩個夢跟他一輩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

袁爺爺走了,他帶着夢的種子去了遠方,卻將糧食的種子,創新與奮鬥的種子留給了我們。

今天我想說,袁爺爺,聽您故事的孩子們會好好學習,我們一定會頂起國家的未來,帶着您的夢想,奮勇前行。猶記稻花香,與您說豐年,袁爺爺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篇三: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

革命戰爭年代,他捨生忘死;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年代,他忘我工作。他把自己用鮮血換來的赫赫功績深鎖箱底60餘載,卻把黨和人民羣衆的利益時時掛在心頭。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張富清。

1948年11月,永豐戰役打響。11月25日拂曉,張富清帶着2個炸藥包、一支步槍、一支衝鋒槍和16個手榴彈,和另兩名戰友組成突擊小組。突擊小組率先攀上永豐城牆,張富清第一個跳下城牆,衝進敵羣中展開近身混戰,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他端着衝鋒槍朝敵羣猛掃,突然感到頭頂彷彿被什麼東西重重錘了一下,用手一摸頭頂,一塊頭皮都翻了起來,鮮血流了一臉,他這才意識到一枚子彈擦着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一道淺溝。

喘息之間,張富清發現另兩名戰友也不知道到哪裏去了。顧不上頭頂的傷勢,他衝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個土坑,將8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捆在一起,拉響了手榴彈,敵人的碉堡瞬間被摧毀。他左衝右突,衝到敵人的另一座碉堡下,如法炮製,又炸燬一座碉堡。

激烈的戰鬥中,身負重傷的他,數次打退敵人的反撲,獨自一人堅守陣地到天亮戰鬥結束。永豐一役,張富清榮獲一等功,被授予軍甲等“戰鬥英雄”稱號,西北野戰軍加授他特等功。

新中國成立後,將軍功勳章藏於箱底的張富清,卻沒有忘記自己突擊隊員的軍人本色。1954年,他又一次擔任起“突擊隊員”,帶着結婚不久的妻子,趕赴鄂西深山。在來鳳縣的30多年裏,張富清一次又一次地主動擔任“突擊隊員”。

老兵暮年,氣概不減。88歲時,張富清的左腿截肢。爲了不給組織添麻煩,爲了讓子女“安心爲黨和人民工作”,他憑着一名突擊隊員的堅毅,術後一週就忍痛下牀鍛鍊。他給自己做了一個簡易推車,手扶車子用一條腿頑強地站了起來。迎難而上,爲黨和國家而戰的突擊隊員本色,張富清保持了一輩子。

實現偉大夢想,需要精神的指引、楷模的引領,更需要像老英雄一樣許黨報國,在新的征程新的起點上,讓我們接續奮鬥,砥礪前行,讓偉大夢想變成現實。

篇四: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

李延年,出生於1928年,河北昌黎人,燕趙大地的熱血男兒,自幼懷着一腔報國熱情。

1945年,年僅17歲的李延年參軍入伍,第一次參加戰鬥就記小功一次。解放戰爭爆發,李延年奔赴東北戰場,參加了1947年東北野戰軍發起的夏季攻勢等一系列大戰。作戰勇敢的李延年,屢立戰功,升任排長。1948年,遼瀋戰役打響,李延年在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當排長。第十縱隊是一支年輕的縱隊,組建較晚,司令員正是如雷貫耳的樑興初,樑大牙。能在虎將樑興初麾下作戰,那是李延年的光榮。黑山阻擊戰打響,野司命令樑興初務必死守陣地,堅持3天,讓敵人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不得前進半步,以待主力部隊包圍廖耀湘兵團。

樑興初明白這個命令的分量,號召全縱隊,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千秋功罪,在此一戰。只要擋住了廖耀湘,十縱哪怕打沒了,也值得。陣地靠十縱的每一位將士去守,當時的李延年奉命堅守自己的陣地,面對數倍敵人的輪番進攻,三天三夜死戰不退,黑山阻擊戰打贏了,這是李延年和所有第十縱隊將士們的光榮。遼瀋戰役結束,李延年跟隨樑興初入關,參加了平津戰役。第十縱隊改編成第47軍,樑興初是首任軍長,他未必認識李延年這位小排長,李延年卻爲第47軍贏得了榮譽,一次又一次立功。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李延年跟隨第47軍入朝作戰。爲了奪取失守的一個高地,志願軍兩個營損失慘重,李延年和他的連隊,失去了和後方指揮部的聯繫,電話機被打爛了,子彈也打完了,整個連隊只剩下了40多人,怎麼辦?李延年就和戰友們一起去收集敵人丟棄的武器和彈藥。靠撿敵人的武器彈藥,李延年和他的戰友們堅守了兩夜一天,打退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直到收到上級撤退的命令,他們才撤出了高地。

如今,91歲高齡的李延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還入選最美奮鬥者名單。

篇五: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

他是領航者,他的決策、部署引領着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他是奉獻者,他的無私、奮鬥讓中國的航天事業走向光明;他是民族的脊樑,也是國家的功臣,他就是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孫家棟。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開啓了全新的月球背面探索之旅,舉國沸騰、世界矚目。

歡慶之餘,我們不應該忘記,也不能忘記無數老一輩科學家爲我國航天事業所做出的辛勤貢獻。而孫家棟,就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不得不提及的一個人。

1929年4月8日,孫家棟出生於遼寧省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小時候,孫家棟是一個左撇子,上國小時他只能用左手寫字,因爲和其他學生不同,在學校學習了兩週,孫家棟就被學校勸退了。爲了能夠繼續上學,小小年紀的孫家棟每天都堅持在家勤練用右手寫字,一年以後,他不僅可以熟練的使用右手寫字,而且還可以左右開弓打乒乓球。繼續上學後,孫家棟的各科成績十分優異,可能正是童年時期被退學的事件,讓小小年紀的他就練就出了異於常人的毅力。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曾因左撇子而被學校勸退的學生,會在多年以後成長爲中國航天事業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

孫家棟曾說過,自己走上航天之路純屬偶然。

1948年,19歲的孫家棟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選擇了汽車專業。

1950年的元宵節,很多同學都選擇回家和家人一起團圓,哈工大的預科班決定安排學生晚餐吃紅燒肉來慶祝節日,於是“貪饞”的孫家棟就決定留在學校吃完這難得的紅燒肉,再回去姐姐家過節。就在食堂準備開飯時,學校的校領導突然通知在場學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開始招人了。就這樣,因爲“貪饞”而留在學校的孫家棟連招呼都沒來得及和家人打一聲,就連夜坐着火車去了北京。

1957年,孫家棟順利入選中國第一批留蘇空軍學員,和另外29名同學一起被派往蘇聯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進行爲期7年的學習,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批公派留學人員。

回首往事,正是因爲當初的那碗紅燒肉,才讓他與中國航天結緣,開啓了他的航天生涯。

篇六:學黨史感黨恩永遠跟黨走演講稿國小生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自古就是要與河道搶耕地、與老天搶糧食的地方。滄海桑田。曾經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綠,或梯田成片……

這裏有一位執拗的耄耋老者,年復一年,仍堅持着自己勞作。春天播種,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漸蹣跚,但她幹起活來仍充滿力量。除了不時整理行裝進京開會,幾乎沒什麼能把她和普通農婦一眼區別開。

她就是申紀蘭,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1952年,西溝村實現了“男女幹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她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但她只把榮譽看作一種鞭策。她“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話語,成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詮釋。

申紀蘭用行動再次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huati/dang/wr1d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