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節日 >國慶節 >

國慶徵文:我的名字叫建國2000字作文

國慶徵文:我的名字叫建國2000字作文

國慶徵文:我的名字叫建國

國慶徵文:我的名字叫建國2000字

10月1日,成為中國人銘刻終生的日子。我正好出生在50年代的10月1日,我父親便給我取名“建國”,一是紀念這偉大的一天,二是寄託着父親對兒子的期許,希望我長大後長大後能有所成就,能為新中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過去,我的家鄉河曲縣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我沒走過口外,卻挖過苦菜吃過苦菜。那一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家裏時常缺糧少菜。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裏,正是苦菜常常是解救飢渴的必需品。那時是一個“苦菜的年代”,那時是一個過渡的時期,苦菜,曾經在最艱難的歲月延續過河曲人的生命,“苦菜”成為過去河曲人苦難生活的見證。以前的日子的跟現在相比,差遠了。房子沒有一磚一瓦,記得我1973年結婚的時候蓋了兩間土基房,算是不錯了。種田拿工分,一天才三毛幾分錢,吃穿就更沒法比了。我做過村民小組的會計、副生產隊長,幾十年來,我見證了我村昔日的窮沙灘逐漸富裕、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的變遷歷程。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土地承包下户後,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苦菜就只是用來餵豬,但窩頭、苞谷飯還是村民們的主食;晉字一號工程黃河水渠竣工後,村子裏又得宜於黃河水,又種上了葡萄,我村葡萄獨家上市,不僅徹底結束了當地人吃葡萄靠“進口”的歷史,也使好多村民嚐到了葡萄帶來的“甜頭”。葡萄成了我村的主導產業,成了農民的“聚寶盆”。九十年代初期,因為沒有電話,村民們不瞭解外面的“行市”,種的葡萄賣不上好價錢,送到城裏又趕上跌了價,吃夠了沒有電話的苦頭。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原因,被外界譽為“三省交界、信息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嚴重製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影響了農民脱貧致富的步伐,村民們急切地盼望着能早日裝上致富的“順風耳”、“千里眼”。2005年2月“村村通電話工程”進了村,一批葡萄種植大户的家中率先裝上了電話,村民們像迎“財神”一樣,拉電線,安電話,村民紛紛將“致富金線”牽進了家門,村民們興起了一股“裝電話熱”。有了電話,村民們如虎添翼,擺脱了“兩眼一抹黑”闖市場的被動局面。葡萄農户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往晉陝蒙周邊市縣的批發市場打電話詢問價格,“葡萄熱線”電話更是打往全國各地。楊林譽老漢高興地説,兒女在外地工作,以前不通電話的時候,我只能跑到公話廳裏打電話,一來一回就得花大半天的時間,現在家裏有了電話後,兒女的掛念,父母的牽掛,都能夠通過小小的電話隨時聯繫。“村村通電話工程”的實施,開通的不僅僅是電話,開通的是富裕和文明,開通的是連接世界的平台和窗口,開通的是世世代代農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致富路上的金鑰匙。”2006年7月,“大學生進萬村實施農業科技信息化工程”活動開展以來,來自山西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們對村民進行了網絡知識培訓,不僅成立了網絡文化站,還建立了門户網頁,對外介紹基本概況、歷史文化、土特產品等全方位的信息,村民對寬帶網絡進村反響強烈。如今葡萄農户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坐在電腦桌前,通過視頻,與千里之外的客商進行網上洽談,開動“網絡快車”為葡萄找“婆家”。

如今我村內外如今已經是葡萄連片,把村子包圍起來,村子簡直就是園中村,每逢春天,葡萄苗發芽吐綠時,村外就是綠的海洋,引來不少遊人觀賞;秋天,碩果累累,不少商家前來定購葡萄,大車、小車在村裏到處都是。去年新農村建設,又把自來水安進了村民家裏,改寫了村子裏幾代人挑水吃的歷史。圓了老輩人“什麼時候村子裏才能象城裏人一樣不出門,一擰水龍頭就吃水”的夢。至於苦菜、窩頭、苞谷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村民們天天吃的就是大白米飯。近年來,隨着開放引進、建設新型能源基地的步伐不斷加快,河曲縣實施“開放引進,大項帶動”戰略,緊緊圍繞“強縣富民”的目標,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的河曲縣,成為最具活力、最有潛力的縣區,全縣GDP、工業總產值、財政總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五項指標每年平均以16%的速度遞增,富裕起來的河曲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一天天高起來。近些年,我家通過特色種植,多種經營,漸漸過上富裕的生活,廚房裏除了煤氣灶,又添“新丁”,有微波爐、高壓鍋、電磁爐、電飯煲等現代炊具,煮飯燒菜實現了燃氣化加電氣化。冰箱、消毒櫃、粉碎機、榨汁機、豆漿機等也成為我家的廚房“新寵”。現在超市裏的東西更是應有盡有,各類蔬菜、肉製品,分裝在電冰箱裏,現吃現拿,現拿現做,方便極了,當然省去許多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對於我們農民來説,這生活的變化,就是六十年新中國滄桑鉅變給我們帶來實惠的見證。

有媒體報道,“建國”有很強的時代特色,1900至1909年,叫“建國”的全國只有17人,此後六十年中,“建國”迅猛增長,1949年一年裏出生的“建國”就多達8240人。上個世紀50年代,“建國”一下從前十年的4萬多人增加為23萬多,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叫“建國”者,人數超過29萬人,60年代---80年代名字叫“建國”的則超過120萬人。後來,在電視、報紙、互聯網上經常出現一位與我同名同姓的名字。我想我所居住的縣城至少不下1000人。如果查同名的“建國”,少説也有1萬人。由此可見,“建國”這兩個字不僅是我這個人的“名號”,同時也是我們這個國家一個時代的見證。我現在更加了解“建國”這個名字所賦予的偉大而深刻的含義,因此每當我寫起自己的名字,我都覺得萬分自豪和榮耀。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六十年時光荏苒,新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神州大地繁花似錦,祖國長空樂曲如潮,我堅信,伴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爭鳴號角,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我們農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好,越走越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h-mo/jieri/guoqing/1z8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