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全作文網 >

原創專區 >精選 >

《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讀後感1200字作文

《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讀後感1200字作文

著名作家狄馬先生説“一個人如果真的養成了獨立、自立、理性和思辨的習慣,那他已經是個現代公民了”。《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一書由余黨緒先生選編,在倡導“思辨性閲讀”的同時,旨在培養中學生理性精神與思辨能力,喚醒和激發學生沉睡的閲讀興趣和慾望。

《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讀後感1200字作文

何為“思辨性閲讀”呢?笛卡爾曾説“我思故我在”。“思辨性閲讀”就是提高閲讀過程中的思維含量,是理性的閲讀,是對話式的閲讀,是批判性的閲讀。

帕斯卡爾説:“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然而據統計,中國學生最大的缺陷是在“比較和評價論點”題型中,正確率僅為23。3%。這類題型要求學生剝離表象並且對比和判斷不同作者的觀點,這種聯繫和區別中作出獨立評論的題型,因明顯的思維批判性而成為中國學生最大的軟肋與“閲讀瓶頸。”若閲讀缺乏思辨性,何來文化理解?何來文化積澱?缺乏思維性的閲讀必是淺薄的、表象的、僵硬的,缺乏思想的人與葦草又有何不同。

方鳴先生曾言:“語言活動的背後是思維活動”。《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中着力體現了“思維性閲讀”的兩個內容:理性化閲讀和批判性閲讀。

蒼旻遐緬,人事未已。在這快節奏的社會,科技進步近乎光速,閲讀方式也趨於多樣化。人們似乎熱衷於“碎片化閲讀”這樣的“文化快餐”,微博上的小段子,朋友圈的經典文章節選充斥着人們的生活。這時就需要人們學會理性化閲讀,選擇閲讀完整的文章,拒絕“斷章取義”式片段。讀片段,會破壞文章的完整性,甚至歪曲作者的本意,用餘黨緒先生的話來説:“就像欣賞美人,只能看到他最漂亮的鼻子或脖子,卻看不到他的全身,總有遺珠之憾”。窺一斑難以知全豹,見一葉難以知秋至。要理性地改變低水平的零散的“淺閲讀”,以仰望的姿態對待原著,以思辨探究的心態去閲讀。

由於應試教育作祟,學生與家長對分數頂禮膜拜,説的是閲讀重要,行的卻是題海戰術,對考點和書本奉若神明。在功利氛圍濃裏的當下,就需要我們具有批判性的閲讀態度,不是跪着讀,而是站着讀。餘黨緒先生認為:“批判”一詞很多時候被誤讀了,甚至被妖魔化了,其實,從閲讀的角度看,所謂‘批判’,不過是邊閲讀邊評析,邊理解邊質疑,邊沉浸邊反省。書中編入的《武松的神性和人性》一文中辨析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情節其實是不科學的,只有以藝術的眼光和想象來理解,才能把握作品的神韻,書中提到:“閲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膜拜,閲讀的價值,在於汲取前人的思想與文化成果,為有所用,以鍛造‘我’的現代人格,實現自我的精神建設與文化建構。”誠如斯言,《水滸傳》中俠肝義膽的英雄氣概值得學習,但其中佔山為王的行為,骯髒粗鄙的髒話卻不可效仿。對經典,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持閲讀者獨立的姿態,以質疑的眼光,批判性的閲讀。

叔本華在《叔本華散文》中提到:“大量的知識未經自己的思考加工,其價值趕不上力量甚小,但卻經過反覆思考的知識。”閲讀不是獵奇,而是“自我思考的代用品”;不是瀏覽,而是“人生智慧的理性反思”。蘇格拉底説過:“也可以説未經審查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未經思辨的閲讀是沒有價值的。《當代時文的文化思辨》教會我不應該做沒有個性思想的“蛀書蟲”,而應秉持思辨精神,思辨性地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dqzww.com/zh-hk/yuanchuang/jingxuan/mq1r1r.html